更新時間:2021-07-22 11:07:19來源:網絡
應急機制如何改進? 鄭州地鐵出現如此嚴重的事故,那是否可以考慮提高地鐵的防洪水位標準呢? 對此,張亮亮認為,提高軌道交通整體防洪標準是一個整體體系問題,這屬于整體建設標準的一部分,做為獨立項提高不是不行,但可能會影響到市民出行的便利程度。“比如,地鐵進水,主要是通過地鐵出入口、通風亭(注:通風亭承擔著地下車站及隧道的通風換氣功能)還有出入場線(注:地鐵車輛從地下線路進入車輛段的過渡線)等涌入,防洪標準提高后,就意味著出入口要整體抬高,通行條件會下降。如果整個城市的地鐵通風亭都抬高的話,就要在地面建造一個比較大的構造物,影響城市美觀。出入線牽扯的會更廣泛一些,需要進行更大的調整。 “如果按照超過百年一遇的水位設計地鐵,出入口可能至少提高50厘米,甚至70-80厘米,那就會多出很多臺階,不僅不方便通行,看起來也突兀。”張亮亮接著說。 上述設計人員也表示,做防洪設計時,主要以當地氣象部門監測的降雨資料為參考,如果提高防洪水位,勢必會增加修建成本,一些建設單位處于資金等方面考量,會按照常規的規范做。面對當前越來越多的極端天氣事件,適當提高相應標準是可以考慮的。 但相比于提高防洪水位,上述兩位人士均認為,加強應對突發天氣或事件的應急能力,強力保障事后救援顯得更為重要。該設計人員說:“一般來說,規劃設計不會有什么問題,只是說出現極端事件后,更加需要注意怎么去緊急疏散和救援。” “這次暴雨發生的時間很短,主要考驗的就是搶險救援能力,比如車站進水了如何快速把水堵住、如何采取措施盡量減輕影響,這是以后要重點研究的東西。”該設計人員表示。 結合此次鄭州地鐵事件,張亮亮稱,出現地鐵隧道內大量進水后,應急響應和應急措施非常關鍵,地鐵安全員應第一時間把打開車門,引導乘客快速通過隧道到達最近的車站,因為困在車廂里面,不僅容易缺氧,如果后續水位繼續上升,車門也可能打不開。 7月21日,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印發緊急通知,部署做好城市軌道交通防汛工作,要求運營單位要充分汲取近期發生的雨水倒灌事件教訓,進一步調整完善應急預案,對超設計暴雨強度等非常規情況下采取停運列車,疏散乘客,關閉車站等應急措施。當發生淹水倒灌等突發事件時,嚴格按照《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管理辦法》(交運規〔2019〕14號)要求,不具備安全運行條件的,應堅決停運。
|
分享到:
猜你喜歡
內容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