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時間:2018-04-19 22:04:20來源:珠江網
珠江網訊(通訊員 付余紅錢柏羽)莊嚴肅穆的祭祀儀式、悠揚婉轉的壯族小調、酣暢淋漓的潑水、氣勢磅礴的竹竿舞、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、美味十足的民族飲食……又是一年一度五龍壯族鄉“三月三”的熱鬧場面。 4月18日,五龍壯族鄉又喜迎一年一度的 “三月三”民俗文化旅游節。 “三月三”,作為云南省知名旅游品牌之一的民俗文化旅游節已連續舉辦了18屆,勤勞樸實的壯族同胞身著民族服裝,與八方游客盡享激情與狂歡,把五龍旅游小鎮變成了歡樂的海洋。 壯族多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, 崇拜龍、雷、水、火等眾多自然神靈,并伴隨有各種祭祀禮儀。三月三是五龍壯族的重要節日,自然少不了祭祀儀式。上午10點,一群德高望重的老人在77歲的“畢摩”余樹方的帶領下,乘著祭祀竹筏向神樹劃去,身后跟著的幾張竹筏,有的載著祭祀貢品,有的敲鑼打鼓,有的撒網捕魚,有的唱著壯族民歌,盡展濃郁的壯家風情。時辰一到,祭祀儀式開始,燒香點燭、殺雞敬神、領生回熟、獻上祭品、誦經跪拜、燃放鞭炮,虔誠地祭“龍”樹,拜“水神”,祈求來年風調雨順、豐衣足食、平安吉祥,整個儀式程序嚴謹、莊嚴肅穆。老年腰鼓隊打著腰鼓,壯家青年男女一路歡歌,打魚的打魚,撈蝦的撈蝦,為整個祭祀儀式增添了濃重的民族氣氛。竹竿舞、民族文化展示、狂歡潑水、民族小調對唱比賽在各個場地同時進行。在民族小調對唱比賽現場,小調聲此起彼伏,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傾聽,在優雅的小調節奏中體驗民族風情。在竹竿舞現場,人們穿著盛裝,擺開長長的竹竿陣。“嘩……嘩……嘩……”跟著竹竿敲打的節奏,游客在當地身著民族服飾的壯家姑娘小伙的盛情邀請下,手忙腳亂地一起跳起了歡快的竹竿舞。水寨河,文化小廣場的狂歡潑水早已在“激戰”中,潑的是祝福,洗去的是不快,祈求的是幸福。大街小巷,隨處可見背著水槍、提著水桶的“潑手”們,他們時不時的發起小型“潑水戰”,引得路人尖叫連連,歌聲、笑聲不時回蕩在五龍河畔、壯鄉上空。 來到五龍,還可以品嘗壯家的美味佳肴,欣賞精美的民族工藝品,讓你在歡樂中真正體驗到回歸自然、回歸本真、回歸本我的旅游至高境界。游客隨便走進哪家“農家樂”,都可以品嘗五色花米飯、多彩花雞蛋、馬腳桿、竹蟲、蝦巴蟲、野菜、火燒牛干吧、酸筍魚、米酒等充滿壯鄉特色的美酒美食。同時,目睹壯家婦女紡線、染布、織布、織壯錦、刺繡、染花米飯、包“馬腳桿”、撈魚摸蝦等,真正體驗壯家民族風情,還可以很方便地購買到當地土特產捎回家與親朋好友分享。 師宗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縣,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17.8%,世居少數民族有壯、彝、苗、瑤、回,且支系繁多,擁有豐富的民族民俗文化資源,素有“十里不同族、五里不通俗”之說,壯族的“三月三”、彝族的“綁神猴”、苗族的“踩花山”、瑤族的“盤王節”,保留了遠古先祖的傳統儀式,成為一道亮麗的民俗風景線。不僅民族節日受到熱愛,師宗的民族服飾、民族歌舞、民族飲食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無不綻放出璀璨的光芒。截至目前,共有4個項目入選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,26個項目入選曲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,14個項目入選師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,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發展地方特色產業,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。 |
分享到:
猜你喜歡
內容評論